赵妪

(重定向自趙國達

趙氏貞越南语Triệu Thị Trinh趙氏貞,225年—248年),在越南民间尊称為赵妪越南语Triệu Ẩu趙嫗)或赵夫人越南语Bà Triệu婆趙),又稱趙貞娘越南语Triệu Trinh Nương趙貞娘),是反抗孫吳的起义领袖,被越南人视为民族英雄,亦有「越南圣女贞德」之稱。

趙氏貞
东湖画赵妪
原文名Triệu Ẩu (); Bà Triệu (婆趙)
出生226年11月8日
孫吳交州九真郡軍安縣(今清化省安定縣
逝世248年4月4日 (22歲)
孫吳交州九真郡(今清化省厚祿縣
墓地松山 (今清化省厚祿縣

起义前后

趙夫人在越南民間廟宇中的塑像。

赵妪和兄长赵国达(Triệu Quốc Đạt)生于九真郡军安县(今清化省赵山县纳山一带),是当地有势力的首领,父母早亡,与兄嫂相依为命。248年兄妹发动起义。传说赵妪身长9尺[來源請求],胸长达3尺[1],作战时将双乳绑在背上,身穿盔甲,头插金簪,脚穿象牙鞋,骑在象头上冲锋陷阵。起义军多次打败吴军,曾杀死了交州刺史。交趾九真二郡人民纷纷起来响应。吴军有言:“横戈当虎易,对面婆王难”(Hoành qua đương hổ dị, Đối diện Bà Vương nan)。

有人劝她应该出嫁,不应该“作乱”,她回答说:

我要乘劲风,踏恶浪,斩杀东海的鲸鱼,驱逐吴军,光复河山,砸烂奴隶枷锁,决不卑躬屈膝地做人家的妻妾!
國語字Tôi chỉ muốn cưỡi cơn gió mạnh, đạp luồng sóng dữ, chém cá kình ở biển Đông, đánh đuổi quân Ngô, giành lại giang sơn, cởi ách nô lệ, chứ không chịu khom lưng làm tì thiếp cho người![2]

然而不久战局开始变化。东吴特派名将陆胤交州刺史,并率领八千名军队镇压起义。陆胤利用他在当地的声望,迅速平定起义。赵妪走投无路,在松山(清化省厚禄县富田一带,现在这里还有赵妪的墓和庙)自杀。死法一说投江,一说被象踩

后世影响

趙嫗廟

544年李贲创建万春国。李贲为感谢赵肃赵光复父子的相助之功,特在京城建一新庙宇,取名为开国寺,册封同为赵姓的赵妪为神。

赵妪作为女性,同徵氏姐妹一样在越南享有很高的地位。关于她的文学创作也不鲜,甚至在越南的摇篮曲裡面也有出现。

争议

历史上是否存在赵妪這一位人物,尚有待考证。最早出现赵妪记载的是《太平御览》引晋朝刘欣期《交州记》[3],而官方史书最早出现赵氏贞的文献是《大越史記全書》引《交趾志》[1],距赵氏贞的时代已千年有余。1788年阮文惠的檄文內甚至也没有她的記載。

中国史书《三国志·吴书》证实248年交州确有起事。“交部骚动”。但并未提及赵妪其人。中国被指提到赵妪的书籍如《南越志》[4](5世纪成书)大多已失传不可考。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