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普朗克常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克斯·普朗克對普朗克常數的发现设立于柏林洪堡大學的紀念牌匾。德語翻譯:“馬克斯·普朗克,基本常数的发现者,從1889年至1928年在這個大樓教过书。”

普朗克常數記為,是一個物理常數,用以描述量子大小。在量子力學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研究物体热辐射的规律时发现,只有假定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计算的结果才能和实验结果是相符。这样的一份能量叫做能量子,每一份能量子等于普朗克常數乘以電磁輻射的频率。这关系称为普朗克关系,用方程式表示普朗克关系式

其中, 是能量, 是普朗克常數, 是频率。

普朗克常數的值約為:其中電子伏特(eV)為能量單位。

Js.[1]
eVs[2]

普朗克常數的量綱能量乘上時間,也可視為動量乘上位移量:(牛頓(N)·公尺(m)·秒(s))

普朗克常數的量綱跟角動量相同。

新的普朗克常数已被ISO设定为h = 6.62607015×10−34 (J·s)[3][4]

約化普朗克常數

另一個常用的量為約化普朗克常數(英語:reduced Planck constant),有時稱為狄拉克常數(英語:Dirac constant),紀念保羅·狄拉克

其中為圓周率常數pi唸為“h-bar”。

普朗克常數用以描述量子化,微觀下的粒子,例如電子光子,在一確定的物理性質下具有一連續範圍內的可能數值。例如,一束具有固定頻率,其能量可為:

有時使用角頻率

許多物理量可以量子化。例如角動量量子化。為一個具有旋轉不變量的系統全部的角動量,為沿某特定方向上所測得的角動量。其值:

因此, 可稱為“角動量量子”。

普朗克常數也适用於海森堡不确定原理。在位移測量上的不確定量(標準差,和同方向在動量測量上的不確定量,有如下關係:

還有其他組物理測量量依循這樣的關係,例如能量時間

1919年,阿諾·索末菲在他的《原子构造和光谱线》一书中最早将1900年12月14日称为“量子理论的诞辰”,后来的科学史家们将这一天定为了量子的诞生日。

相關條目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 Top keywords: Wikipedia:首页毛泽东天之驕女Special:搜索鐵拳英雄家族榮耀之繼承者篠崎泫劉偉健黃循財庆余年庆余年 (第二季)九龍城寨之圍城习近平彌助背着善宰跑斯洛伐克菲律宾DAY6妮妃雅新生 (网络剧)2024年泰國羽球公開賽飯豐萬理江黃偉哲歌手2024淚之女王劉俊謙 (香港)周殷廷Energy (組合)張鳳妮神耆小子邊佑錫耐克六四事件谌贻琴李显龙九龍寨城天文學金智媛家族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