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

芭蕾舞baa1 leoi4 mou5英文ballet法文ballet法文讀音:[ba.lɛ]意大利文balletto),簡稱 芭蕾baa1 leoi4,係一種以表演為目的而跳:最傳統嗰種芭蕾舞係所謂嘅古典芭蕾舞,最定義性嘅特徵係响舞步上有嚴格嘅規範-一場舞蹈表演一定要跟足一套特定同形式化嘅技巧,先至可以算係古典芭蕾舞;除此之外,古典芭蕾舞基本上實會配合古典樂跳,而且會運用舞蹈員著嘅服裝同舞台嘅佈景,一路跳一路表達一齣芭蕾舞劇故仔[1][2]

廿一世紀初幾場芭蕾舞劇表演:2007 年一場《天鵝湖》(上)、2011 年一場《合桃鉗》(中)同埋 2014 年一場《羅密歐與朱麗葉》(下)。

喺古典芭蕾舞當中,一齣芭蕾舞劇可以當成一件藝術品,包含咗排舞音樂等嘅部份,唔同部份會由個舞團嘅唔同人員負責:排舞師會負責舖排一齣芭蕾舞劇嘅舞步同配樂,途中需要考慮呢啲元素點樣配合齣劇嘅故仔[3];個舞團嗰啲舞蹈員(男-danseur 或者 ballerino / 女-ballerina [註 1])就要負責企上舞台將嗰啲舞步跳出嚟,用自己嘅身手同魅力扣動觀眾嘅心弦[4][5]

芭蕾舞嘅歷史相當悠久:芭蕾舞源自 15 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後嚟由法國俄羅斯發揚光大,有埋一套獨有嘅專業詞彙[6][7];而且芭蕾舞打後仲因為多人學多人跳,令到啲技術發展到愈嚟愈多樣化[8],出咗多隻唔同嘅門派同變種[9]。到咗廿一世紀初,芭蕾舞經已成為咗一種國際性嘅演藝,世界各個國家同地區都有組芭蕾舞團表演同教授呢種藝術,並且將佢哋各自嘅本土文化融入佢哋嘅芭蕾舞入面,而地區嘅香港芭蕾舞團廣州芭蕾舞團都屬於遠東地區享負盛名嘅芭蕾舞團[10][11]

詞源

芭蕾舞呢隻詞最早可以追溯返到去希臘文嗰度:

  • 希臘文當中有 βαλλίζω羅馬字ballizo)一詞,意思大致上係跳舞或者跳嚟跳去噉解[12]
  • 打後呢隻字傳咗去拉丁文入面變成 ballare,都係指跳舞[13]
  • 後嚟呢隻字演變咗做拉丁文嘅語言後裔之一意大利文嘅字 balloballetto(仲係指跳舞噉解);
  • 呢隻字由意大利文傳到去法文嗰度變成 ballet 嚟特指一派舞蹈藝術;
  • 英文喺 17 世紀直接借咗隻法文字嚟用[14]。喺現代英文入面,啲人讀 ballet 一般都會跟返法文入面嗰個讀音,讀做類似粵拼baa1 lei4漢字芭蘺)噉嘅音。但美國人就興將呢隻字讀做 bæˈleɪ(類似粵拼baa6 lei1 噉嘅音)[14]
  • 呢隻字嚟到大中華地區,就俾人用芭蕾普通話拼音bā lěi粵拼baa1 leoi4)呢兩隻漢字表示,呢兩隻漢字喺主要嘅漢語-包括廣東話在內-嗰度讀音都似 ballet [15][16]

簡史

路易十四喺一齣芭蕾舞劇當中扮演太陽神阿波羅,1653 年。

早期歷史

芭蕾舞起源自 15 至 16 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嘅意大利宮廷,跟住由法國幫手發揚光大:响 16 世紀中,意大利貴族嘉芙蓮·德·麥地奇(Catherine de' Medici)嫁咗過去法國,成為法國嘅皇后。麥地奇佢一向都愛好藝術,喺佢嘅擁護之下,當時仲係啱啱誕生咗冇幾耐嘅芭蕾舞就由意大利傳咗過去法國宮廷嗰度[17];早期芭蕾舞並唔專業,好多時係由啲貴族男人得閒業餘跳嘅,技術麻麻哋,又會著住啲浮誇(唔方便跳嗰個人郁動)嘅服裝嚟跳[18];雖然係噉,法國係當時歐洲嘅文化大國,藝術家人才輩出,於是法國嘅藝術家著手幫手度芭蕾舞技巧,令到芭蕾舞慢慢噉演變成一種專門嘅藝術,演變出好多專業詞彙。因為呢段歷史,現今使用嘅芭蕾舞專業詞彙當中有好多都係法文入面嘅字[19]

路易十四

法國宮廷嘅芭蕾舞喺路易十四(Louis XIV;1643-1715)統治期間達到顛峰:路易十四佢好鍾意芭蕾舞,甚至仲試過親自喺一齣芭蕾舞表演當中扮演太陽神阿波羅(呢單嘢令佢有咗個花名叫太陽王);路易十四喺 1661 年創立咗皇家舞蹈學院(法文:Académie Royale de Danse)嚟制定有關芭蕾舞嘅準則同訓練芭蕾舞老師[20];喺 1672 年,路易十四委任呂利(Jean-Baptiste Lully)做皇家音樂學院嘅院長[21],而呢個學院就係世上最古老嘅專業芭蕾舞團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Paris Opera Ballet)嘅起源,而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到咗廿一世紀初都仲係相當有影響力。當時呂利同佢個芭蕾舞師皮雅·布淳(Pierre Beauchamp)一齊發展芭蕾舞,對後世嘅芭蕾舞技巧發展起咗深遠嘅影響,例如現代學芭蕾舞最先會學嘅五大腳位,就係由佢哋諗出嚟嘅。

除此之外,呢個組織仲喺 1681 年創始咗 ballerina(女芭蕾舞蹈員)呢個字嘅使用[18]

及後

喺 1830 年之後,芭蕾舞喺法國嘅人氣開始衰落,但就喺意大利、丹麥俄羅斯等地有繼續發展。俄羅斯嘅藝術家創作出《天鵝湖》同《合桃鉗》等多齣經典芭蕾舞劇。後嚟由沙基·迪雅加儠(Sergei Diaghilev)領導嘅俄羅斯芭蕾舞團 Ballets Russes一戰冇幾耐之前喺歐洲巡迴表演,令到廿世紀嘅世人開始重新對芭蕾舞產生興趣,又引致芭蕾舞喺廿世紀開始有重新發展[22]

打後歐美地區嘅現代主義(modernism)運動影響各種嘅藝術,芭蕾舞就自然走唔甩[23][24]。簡單噉講,現代主義嘅影響令到芭蕾舞分裂咗做兩大派:古典現代;古典芭蕾舞跟從由法國宮廷演變出嚟嗰套步法同教法,而現代芭蕾舞就喺呢啲方面大幅改革,興加入好多第啲舞種(古典芭蕾舞唔會用)嘅舞步,最後自成一派;順帶一提,因為好多藝術評論家都認為芭蕾舞定義上就係「跟從古典嗰套技巧嘅舞蹈」,所以覺得現代芭蕾舞經已唔可以算係芭蕾舞嘅一種[24]

截至 2000 年為止,芭蕾舞經已成為咗一種有龐大影響力嘅舞蹈:世界各地都有人學同跳芭蕾舞;除此之外,芭蕾舞有高度嘅系統性,對佢哋所用嘅舞步有精確嘅分類同描述,所以有唔少現代嘅舞種-包括爵士舞(jazz)同現代舞呀噉-都有將芭蕾舞上嘅技巧局部噉融入去佢哋嘅排舞嗰度[25];而且芭蕾舞嗰啲基礎技巧有好多都相當講求肌肉力量平衡力手腳協調,有唔少舞蹈界人士指出,冇學過芭蕾舞嘅舞蹈員好多時就係喺呢啲能力上唔夠好,做唔到一啲進階嘅舞步。因為呢啲緣故,就算唔係主攻跳芭蕾舞嘅舞蹈員好多時都會或多或少噉學啲芭蕾舞技巧[26]

主要技巧

一位男舞蹈員做緊第五腳位。
一位男舞蹈員做緊大越步,就快落地。
一位女舞蹈員喺度做緊 90 度腳尖企阿拉伯斯卡。

古典芭蕾舞(classical ballet)定義上嘅特徵就係會跟足一套特定嘅技巧,即係所謂嘅芭蕾舞技巧:古典芭蕾舞包含咗好多唔同嘅舞步,一場芭蕾舞表演涉及嘅基本上就係一串串用呢啲基本舞步所砌出嚟嘅舞段;芭蕾舞技巧好多都好講求體能(尤其係進階嗰啲),做得唔小心嘅話好易會整親,所以學生喺學芭蕾舞嗰陣,老師會要求佢哋重複係噉做出呢啲舞步,做到熟嗮為止先至可以去上舞台表演[27]

值得一提嘅係,芭蕾舞技巧好多時都有男女之別:女舞蹈員喺跳芭蕾舞嗰陣,好多時都會係集中跳一啲幅度細、但講求雙腳速度快同靈敏嘅舞步,目的係展示佢哋陰柔又纖細嘅敏感性;而男舞蹈員做嘅比較多係動作大啲(法文:grande)嘅舞步,例如係要佢哋跳起而且跳得有咁高得咁高,又或者係要佢哋一路跳舞、一路捧起自己個舞伴呀噉,個目的係展示個男舞蹈員嘅肌肉力量有幾咁勁-陽剛嘅強健性[28][29]

以下呢幾種係最廣為人知,而且所有門派都會用嘅芭蕾舞技巧[8][30][31]

五大腳位

無論係跟邊個門派,芭蕾舞學生首先要學識嘅實係五大腳位。五大腳位係喺 1725 年由皮雅·布淳制定嘅,指五個雙腳腳板嘅擺法,係古典芭蕾舞當中最緊要最基礎嘅技巧之一-芭蕾舞嘅舞步差唔多冚唪唥都係以五大腳位當中其中一個做起始或者作結嘅。五大腳位大致上如下[30][32]

  • 第一腳位(first position):兩腳腳踭掂住,而腳尖就指住相反方向。
  • 第二腳位(second position):似第一腳位,但係兩腳腳踭要分開,彼此之間維持大約髖關節咁闊嘅距離。
  • 第三腳位(third position):同第一腳位類似,但雙腳嘅腳踭要互相平行,大致上去到另一隻腳板嘅中間位置;呢個係比較少用嘅一個腳位,因為成日俾人以為係一個做得衰嘅第一或者第五腳位。
  • 第四腳位(fourth position):兩隻腳板平行但腳尖指住相反方向,腳尖要去到另一隻腳踭咁遠,兩隻腳板相距大約一隻腳板嘅距離。
  • 第五腳位(fifth position):係五大腳位當中最難做嗰個;同第四腳位類似,唯一嘅分別係兩隻腳板要掂住。

下圖係五大腳位嘅圖解,最左手邊係第一腳位,佢隔離嘅係第二腳位... 如此類推:

越步

越步(jeté,法文掟出去噉解)係芭蕾舞其中一種最常用嘅跳躍做法。喺做越步嗰陣,個舞蹈員會將佢嘅其中一條髀抬

  • 向前(jeté devant)、
  • 向後(jeté derrière)或者
  • 向側面(jeté à la seconde),

然後用仲掂住地嗰條髀起跳,飛過若干距離再落地。越步可以按雙髀之間嘅角度等嘅因素分做多種,當中大越步(grand jeté)係比較難但又常見嘅一種,過程如下:個舞蹈員其中一隻腳會向跳嘅方向掃同離地,而仲喺後面嗰隻腳要一𨅝起跳,令到成個人離地;而喺空中嗰陣,個舞蹈員對髀要擘開成一字馬,而且擘開嘅幅度喺跳躍最高點嗰時要達到最大,兩條髀通常要完全伸直,個身體重心係噉咦向移動嘅方向傾,造成個舞蹈員望落好似成個人喺空中「飄」過咗若干距離噉嘅視覺效果,俾好多評論家覺得係最有美感嘅芭蕾舞舞步之一[33]

腳尖企

腳尖企(en pointe;法文用腳尖噉解)係另一種常見嘅技巧,指個舞蹈員跳舞嗰陣淨係腳尖掂地-即係齋用腳趾嚟支撐住成個身體嘅重量,目的係要令個舞蹈員望落好似無重量噉,達到一種輕盈嘅美感。

腳尖企呢家嘢喺女舞蹈員當中零舍常見:女舞蹈員正式上台跳芭蕾舞嗰時所用嗰啲鞋係有特別設計嘅,經過強化能夠撐住個舞蹈員成個身體嘅重量。喺教芭蕾舞嘅過程當中,老師好多時會首先要啲學生做半腳尖企(demi-pointe),即係要啲學生試吓淨係腳板前半橛掂地-一個容易版嘅腳尖企,等佢哋腳板同腳趾有返咁上下強壯,先至試吓要佢哋做更加講求體力嘅腳尖企[31][34]

阿拉伯式

阿拉伯斯卡(arabesque;呢個字喺法文入面係阿拉伯式噉解)係一種常見嘅進階舞步,指個舞蹈員淨係一隻腳掂地(掂地嗰隻髀叫支撐髀)而另外嗰隻髀(抬起髀)就外開並且抬高去身體後面,而且要伸到直一直。條抬起髀抬高嘅角度由 20 度左右嘅低角以至大過 90 度角嘅都有,手嘅位置唔定,而支撐髀嘅腳板可以處於腳尖企或者半腳尖企都得。阿拉伯斯卡目的係要令成個身體形成一條由膊頭一路延伸落去抬起咗嗰隻髀嘅腳趾尾嗰度嘅線,達到一個嘅視覺效果[35]

阿拉伯斯卡喺實際嘅芭蕾舞表演上極之常用。因為噉,專業芭蕾舞蹈員好多都會用「自己做呢個舞步做得靚唔靚」衡量自己嘅技術,而芭蕾舞界有好多舞蹈員都會記住自己嘅最大阿拉伯斯卡-指佢喺唔犧牲流暢度同精確度之下做阿拉伯斯卡隻抬起髀可以去到幾高[35]

腳尖旋轉

腳尖旋轉(piroutte;呢個字喺法文入面係旋轉噉解)俾人認為係最有美感最好玩嘅芭蕾舞舞步之一。最簡單嗰款腳尖旋轉涉及以下嘅步驟:個舞蹈員首先要雙手臂大開,一隻腳企定定,而另一隻腳處於第二腳位噉嘅位置兼且淨係腳尖掂地;跟手處於第二腳位位置嗰隻腳要向後移,令雙腳成第四腳位,跟住再用一個快速嘅抽起一嘢將向後移咗嗰條髀抬起,用企定定嗰隻腳做旋轉嘅軸心,用快速抽起嗰股力乘勢令個身體開始旋轉至少 360 度,勁嘅舞蹈員可以再轉若干個圈。腳尖旋轉可以按照做旋轉嗰陣條髀抬高嘅角度、雙手嘅位置、或者係轉幾多個圈等嘅因素再細分做幾種,重點係個舞蹈員「喺其中一條髀抬起咗嘅情況之下旋轉」[36][37]

喺學芭蕾舞嘅過程當中,腳尖旋轉通常都係起碼去到中階嘅學生先會做嘅,噉係因為佢屬於相當之高難度嘅一種舞步,要求個學生有極之勁嘅核心肌同埋平衡力,俾人形容做「芭蕾舞蹈員冚唪唥都想做到最好嘅大師級舞步」。亦都因為噉,腳尖旋轉係比較高階啲嘅芭蕾舞考試當中差唔多實會考嘅一種舞步[38]

一位芭蕾舞蹈員喺度做多個圈腳尖旋轉[註 2]

芭蕾舞劇

一齣芭蕾舞劇(a ballet)係一場芭蕾舞表演。一齣芭蕾舞劇通常會有一個故仔(或者至少有個主題),故仔傳統上多數係以童話故事或者愛情故仔為主。一齣芭蕾舞劇會分做若干幕,每一幕都係啲舞蹈員靠跳舞再加埋服裝舞台佈景,嚟表達個故仔嘅其中一段。以下係其中一啲最舉世聞名、最常俾人攞嚟返炒嘅芭蕾舞劇[39]

天鵝湖

天鵝湖》(Swan Lake)係由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作曲嘅一齣芭蕾舞劇[40],係古典芭蕾舞嘅一個代表作,亦係廿一世紀初最廣為人知嘅芭蕾舞劇。《天鵝湖》喺 1877 年由莫斯科波修瓦劇院首次公演,及後大受歡迎,俾人攞嚟喺全世界各地表演,引起世人對芭蕾舞嘅興趣[41][42]。有評論家仲指出,如果冇咗《天鵝湖》幫手將古典芭蕾舞發揚光大,好可能就唔會有及後嘅一眾芭蕾舞劇大作[43]

《天鵝湖》取材自俄羅斯嘅一個民間故事,講述身為公主嘅女主角俾邪惡魔法師羅夫巴特(Von Rothbart)詛咒變成天鵝,後嚟佢同王子相遇並且墮入愛河。唔同版本嘅天鵝湖喺幕嘅鋪排、排舞同埋某啲情節等各方面可以有所不同,但共通點係都會用返柴可夫斯基作嘅曲同喺故仔上跟返個大方向:多數版本嘅天鵝湖有三至四幕,第一幕講述王子開舞會慶祝生日,並且俾佢母后催佢結婚,王子因為冇得自由戀愛覺得唔開心,於是決定同佢朋友去湖邊打獵散心;第二幕就講王子去到湖邊,差啲想搵箭射一隻天鵝嗰陣,見到嗰隻天鵝變咗做個公主,得知公主受到詛咒變咗做天鵝,喺某啲時間先可以化做人身,兩個人然後仲鍾意咗對方;喺跟住落嚟嗰一到兩幕當中,羅夫巴特會嘗試阻礙兩個人嘅戀情。最後結局視乎版本而定:有啲版本嘅天鵝湖有大團圓結局,講王子同公主最後合力打低羅夫巴特解開詛咒,又有啲版本係最後悲劇收場,講公主俾羅夫巴特捉走而且變唔返做人類[42]

喺排舞方面,多數版本嘅天鵝湖都會有王子同公主分別做嘅變奏舞(variation;指由飾演嗰個角色嘅舞蹈員單獨跳),而且喺第二幕嗰度通常都會搵四個女舞蹈員返嚟做配角團隊跳舞,扮演小天鵝做天鵝公主嘅陪襯,呢班女舞蹈員所跳嘅就係好出名嘅小天鵝之舞(dance of the cygnets)[44]

合桃鉗

合桃鉗》(The Nutcracker)係柴可夫斯基另一個舞曲大作[45],1892 年首次公演,成日俾人攞嚟同《天鵝湖》相提並論[39]。《合桃鉗》嘅故仔大致上係噉嘅:講述聖誕節,細路女卡拉娜(Clara)由佢嘅教父嗰度收到一份特別嘅聖誕禮物-一個軍官造型嘅合桃鉗;當晚,卡拉娜瞓唔著,半夜靜靜雞走去客廳嗰度睇佢個合桃鉗,仲攬住個合桃鉗瞓著咗;跟住喺卡拉娜再擘大眼嗰陣,發現自己縮細咗,仲俾一班老鼠包圍,跟手佢個合桃鉗出手救咗佢,然後兩個人仲一齊合力打敗入侵客廳嘅老鼠王同老鼠軍團,後嚟卡拉娜仲同合桃鉗鍾意咗對方,並且喺第二幕當中進入一個神奇魔法世界嗰度冒險。唔同版本嘅《合桃鉗》對呢個劇情有唔同嘅詮釋,有版本話卡拉娜發緊夢,又有版本話個合桃鉗查實有神奇魔法[45]

喺排舞上,多數版本嘅《合桃鉗》當中都會有某啲特定元素:例如會有扮演卡拉娜以及合桃鉗嘅一男一女舞蹈員同打扮成老鼠噉樣嘅一班男舞蹈員跳一段有攻擊性嘅舞,表達「卡拉娜同合桃鉗一齊同老鼠軍團戰鬥」嘅情節[45];另一方面,雪花之舞(dance of the snowflakes)係《合桃鉗》好出名嘅一段,涉及多位配角女舞蹈員著起藍白色嘅裙扮演雪花一齊團隊跳一段輕飄飄嘅舞,描繪好似白色聖誕噉嘅氣氛[46]

《合桃鉗》因為主題係玩具同聖誕禮物,初頭俾好多評論家覺得佢細路仔得滯,但打後美國芭蕾舞大師佐治·巴倫錢(George Balanchine)喺 1954 年整咗個紐約市芭蕾舞團版本公演,令到《合桃鉗》喺當時嘅美國掀起一股風潮,及後文化上強大嘅美國將佢啲文化產物-包括一啲有《合桃鉗》做主題嘅電影電視劇等-傳到去全世界。到咗廿一世紀,《合桃鉗》當中嘅樂曲喺聖誕節嗰陣會俾人周圍播(尤其係喺北美洲)-合桃鉗令芭蕾舞藝術當中嘅一啲元素成為咗聖誕節傳統嘅一部份[47]

芝莎

俄羅斯名芭蕾舞蹈員安娜巴甫洛娃飾演芝莎嘅相

芝莎》(Giselle)係由 19 世紀法國著名作曲家亞道夫亞當(Adolphe Adam)作曲嘅一齣芭蕾舞劇[48][49]

《芝莎》故仔大概係噉嘅:第一幕講天真嘅村婦芝莎愛上男主角萊斯(Loys);萊斯查實係個貴族,真名叫艾伯列特(Albrecht),為咗避開佢未婚妻而假扮農民嚟到山旮旯嘅農村暫住;及後艾伯列特屋企人嚟到農村扚佢返去結婚,而芝莎亦都知道咗真相,冇幾耐芝莎仲死咗(多數版本都係話芝莎天生體質弱,因為受唔住打擊搞到心臟病發);第二幕講芝莎死咗化成幽靈,並且喺森林撞到一班棄婦嘅亡魂,呢班女鬼生前俾男人呃過,家陣死咗就靠喺森林殺後生男人嚟出氣;有一日,艾伯列特為咗掃芝莎嘅墓走入去森林,班女鬼想對艾伯列特落手,但芝莎出於愛而出手阻止佢哋,仲救返艾伯列特。對好多評論家嚟講,《芝莎》嘅女鬼主題係最令人印象深刻嘅:喺所有版本嘅《芝莎》當中,都會有一個舞段係由扮演艾伯列特嘅男舞蹈員用跳舞表達恐懼等嘅情緒,同時會有班打扮成幽靈嘅女舞蹈員圍住佢跳舞,表達艾伯列特俾女鬼纏繞嘅情節,而《芝莎》嘅宣傳海報封面多數會係作幽靈打扮嘅女舞蹈員[48]

《芝莎》喺芭蕾舞界相當有影響力:呢齣芭蕾舞劇俾好多評論家評為歌頌愛情寬恕嘅傑作,令更多人認識芭蕾舞藝術;而且《芝莎》故仔所包含嘅女鬼同愛情悲劇等嘅元素相當代表得到浪漫時期嘅藝術特色,呢點亦都令佢成日俾人指為浪漫芭蕾舞嘅代表[48]。當中芝莎呢個角色仲影響咗芭蕾舞藝術整體,令到喺打後一個世紀有多,芭蕾舞劇普遍變成以女主角做注意力嘅重心-《芝莎》改變咗其後嗰啲芭蕾舞劇嘅排舞風格[50]

第啲名作

柴可夫斯基嘅相,1888 年;佢係芭蕾舞史上最具影響力嘅作曲家之一。

點樣評鑑

對於一個芭蕾舞團嚟講,準備表演一齣芭蕾舞劇涉及好繁複嘅工作:一齣芭蕾舞劇會有[51][52]

  • 一個排舞師(choreographer),佢要負責諗一齣芭蕾舞劇要包含啲乜嘢舞步-即係「喺邊一幕嘅邊個邊個時段,要由邊個邊個或者邊班邊班舞蹈員,跳出一段點樣點樣嘅舞」等;
  • 一眾舞蹈員會負責扮演個故仔當中嘅角色,而通常王子同公主呢啲主角會由最有料到嗰啲舞蹈員嚟擔當,喺表演之前啲舞蹈員要係噉日練夜練,確保自己熟習嗮場表演所涉及嘅舞;
  • 一齣芭蕾舞劇又要用到服裝、舞台佈景同道具呀噉,所以個舞團又要有班支援人員負責整呢啲架生;
  • 跟住個舞團仲要安排搵人負責演奏提供配樂。可以睇吓交響樂團嘅概念。

基本上,啲人喺評鑑芭蕾舞劇嗰陣,除咗講吓齣芭蕾舞劇令佢哋有乜嘢主觀嘅感受之外,就係客觀噉評價吓上述嗰啲工作做得好唔好:評論家會評吓齣芭蕾舞劇嘅排舞-啲舞段有冇乜嘢創新嘅舞步組合、能唔能夠配合個故仔嘅氣氛、以及有冇俾每一個舞蹈員有足夠嘅發揮空間呀噉;然後評論家又會評吓啲舞蹈員-討論吓啲舞蹈員嘅身手、所展現嘅舞台風、以及有冇準確噉表達出所飾演嘅角色嘅情感等等[53];跟住啲評論家又可以講吓啲服裝、舞台佈景同道具設計得好唔好[54][55]

風格分類

1953 年喺布里斯本上演嘅一齣《天鵝湖》
2014 年一場《風仙女》表演嘅一幕雙人舞;就連個男舞蹈員身上都有好多白色
一位男芭蕾舞蹈員喺《阿波羅》當中飾演太陽神阿波羅。佢個舞台嘅佈置同啲服裝好簡約。

古典

古典芭蕾舞(classical ballet)係建基於傳統芭蕾舞技巧嘅嗰套芭蕾舞[8][56],亦都係最廣為人知嗰一種。喺視覺上,古典芭蕾舞特徵係重視流暢優美嘅動作、修長嘅線條同埋對稱性,而且喺舞步上有好嚴謹嘅規範-通常一場古典芭蕾舞表演入面嘅舞步同動作冚唪唥都係由古典芭蕾舞嗰柞基本舞步砌出嚟嘅,所以喺學古典芭蕾舞嗰陣,老師會好要求學生學識完美噉做每一個古典舞步[8]

古典嘅芭蕾舞劇基本上實會有故仔[39]:一場典型嘅古典芭蕾舞劇會分做若干幕,每一幕代表個故仔入面嘅某一段;喺每一幕當中,啲芭蕾舞蹈員會著住相應嘅服裝,喺一個有佈景嘅舞台上面,隨住相應嘅音樂跳出排舞師所指定嘅舞步,用呢啲舞步加埋些少默劇技巧作為肢體語言,表達個故仔啲角色嘅情感[57][58]。舉個例說明,《天鵝湖》係一齣舉世聞名嘅古典芭蕾舞劇,多數版本嘅天鵝湖分四幕,第二幕講王子喺個嗰度同俾邪惡魔法師落咒變咗做天鵝嘅公主邂逅並且一見鍾情;喺呢一幕當中,王子會著住有返咁上下豪華(但依然方便郁動)嘅服裝嚟表達佢係一個王子,而公主多數會著住純白色(好似白天鵝噉嘅色水)嘅芭蕾舞裙,舞台佈置會係一個湖景,而跟手王子同公主會伴隨住浪漫嘅音樂一路跳舞一路有互相依偎嘅動作-靠噉嚟表達俾觀眾知「王子同公主喺度墮入愛河」嘅情節。好似《天鵝湖》同《合桃鉗》呢啲膾炙人口嘅芭蕾舞劇[39]到咗廿一世紀都仲係成日俾人攞嚟返炒,而且佢哋嘅故仔甚至仲有俾人改編做電影[59]

古典芭蕾舞嘅影響力相當龐大:古典芭蕾舞可以按地區分做法國式意大利式英格蘭式俄羅斯式等多派;好多時,每款古典芭蕾舞仲會有佢哋自己獨有嘅教法;英國皇家舞蹈學院(RAD)用嘅嗰套教法係最廣受探用嘅-皇家舞蹈學院嗰套結合咗意大利式、法國式同俄羅斯式嘅教法,形成咗英格蘭式呢種獨有嘅一種風格,為全世界嘅芭蕾舞教育制定咗標準,而大中華地區嘅芭蕾舞老師多數都係用 RAD 嗰套嘅[22]。因為古典芭蕾舞嘅龐大影響力,廿一世紀初仲有啲舞種會將古典芭蕾舞技巧結合落去非西方嘅舞蹈嗰度整新嘅舞種[60]

浪漫

浪漫芭蕾舞(romantic ballet)係 19 世紀早期(即係藝術上所謂嘅浪漫時期)起源嘅一套芭蕾舞,到咗今日都仲有發展緊[61]。浪漫芭蕾舞源於 1832 年首演嘅《風仙女》,而 1870 年嘅《歌碧麗亞》就俾人認為係史上最後一齣出名嘅浪漫芭蕾舞劇[19]

技巧上,浪漫芭蕾舞最大嘅特色係開始咗使用腳尖企[62]:浪漫芭蕾舞受到當代盛行於歐美嘅浪漫主義影響,鍾意運用帶有強烈情感嘅主題做佢哋嘅美學基礎,啲故仔好多時都圍繞住女性靈異生物(好似女鬼噉),同埋佢哋點樣整蠱人類嘅男人,而腳尖企能夠幫到手突顯一位女舞蹈員嘅輕盈感;同時浪漫芭蕾舞一般會以女舞蹈員做主導,同埋興用又長又輕飄飄嘅芭蕾舞裙嚟突顯柔軟同柔弱嘅氣質,形成咗一種獨特嘅風格,例如係成日俾人攞嚟代表浪漫芭蕾舞嘅《芝莎》噉,就有一幕係男主角意外害死咗女主角之後,俾一班生前俾男人呃過嘅女鬼纏繞,飾演女鬼嘅舞蹈員會著住白紗噉嘅長芭蕾舞裙以腳尖企嘅方法圍住男主角跳舞,展示鬼魂噉嘅氣質[48]

新古典

新古典芭蕾舞(neoclassical ballet)係廿世紀早期開始興起嘅一種古典芭蕾舞分枝[4][63]。喺藝術特色上,新古典芭蕾舞仲係運用古典芭蕾舞嘅技巧嘅,但喺速度上提高咗、開始冇咁講求對稱性、以及啲服裝同舞台設計低調咗,好多時鍾意用新古典樂-好似係史特拉雲斯基(Igor Stravinsky)同阿爾伯特·魯塞爾(Albert Roussel)作嘅曲噉;而且新古典芭蕾舞嫌古典派同浪漫派嗰啲故仔太長太唚,所以興用簡單嘅故仔,甚至乎成套芭蕾舞劇完全冇故仔[4],成為所謂嘅抽象芭蕾舞(abstract ballet)-用芭蕾舞嘅舞步表達一啲抽象概念或者情感[64][65]

一般認為,美國著名排舞家佐治·巴倫錢係新古典芭蕾舞嘅先驅。佢喺 1928 年創作咗《阿波羅》(Apollo)呢個俾人認為係史上第一齣新古典芭蕾舞劇嘅作品,齣劇講述希臘神話入面嘅音樂之神阿波羅同三個繆思(希臘神話當中一班喺藝術同文學上啟發人類嘅女神)相遇,並且受到啟發-《阿波羅》個故仔同(例如)《天鵝湖》嗰個比起上嚟就顯得好簡單[66][67]。巴倫錢佢嘅作品喺當時引起咗巨大嘅迴響,吸引到好多人仿傚,而喺巴倫錢之後,新古典芭蕾舞仲出咗第啲出名嘅排舞師,好似係英國排舞家腓特烈艾胥頓(Frederick Ashton)噉,就出名編寫咗《交響變奏舞》(Symphonic Variations)呢件作品[68]

現代

現代芭蕾舞(modern ballet),又叫當代芭蕾舞(contemporary ballet),係廿世紀中起源嘅一種舞蹈,結合咗芭蕾舞同現代舞嘅元素。現代芭蕾舞仲會運用古典芭蕾舞嗰柞技巧,但就溝咗好多現代舞或者默劇等第啲表演藝術嘅元素喺入面[69][70]:現代芭蕾舞對古典芭蕾舞嗰啲規範作出咗反叛,好多時都唔著跳、通常都冇故仔可言、有陣時仲會跟住有人聲嘅音樂嚟跳-呢啲特徵都係古典芭蕾舞絕對唔會有嘅;因為噉,現代芭蕾舞俾好多評論家覺得佢哋只不過係一種會用到古典芭蕾舞技巧嘅現代舞,多過係芭蕾舞嘅一門[69]

有評論家指,多得現代芭蕾舞嘅關係,ballet 呢隻字喺西方世界定義經已變到有些少含糊:ballet 呢隻詞開始變成俾人攞嚟形容

任何會局部運用古典芭蕾舞技巧嘅舞蹈

-好多舞種都符合呢個定義;跟住啲人就出咗古典芭蕾舞呢隻詞,用嚟指返完全建基於傳統芭蕾舞技巧嗰種舞蹈。喺廿一世紀初,一個受過芭蕾舞訓練嘅舞蹈員好多時都會俾人要求佢識跳傳統嘅古典芭蕾舞得嚟,又要識埋新古典或者現代芭蕾舞[8]

訓練

俄羅斯著名芭蕾舞老師華加諾娃嘅相;1910 年影嘅。

門派

啲人要學芭蕾舞,主要可以跟幾派學法:

  • 法國派芭蕾舞教學法可以話係所有芭蕾舞訓練嘅基礎。路易十四喺 1661 年創立皇家舞蹈學院,間接幫咗手制定一柞到咗廿一世紀芭蕾舞界-無論邊個流派-都仲會用嘅技巧。喺 1980 年代,俄羅斯芭蕾舞蹈員兼排舞者魯道夫雷里耶夫(Rudolf Nureyev)改革咗法國派,令到芭蕾舞界開始重新對法國派教法產生興趣[71]。法國派嘅教法特徵係技術上要求精確、流暢同埋優雅,而且步法上又快又精細。法國派嗰種又快又細嘅步法好多時會造到個舞蹈員好似喺舞台上面橫向漂移緊噉嘅視覺效果[72],而且喺做某啲舞步嗰陣,手臂嘅擺位會圓過俄羅斯式嘅[73]
  • 華加諾娃方法(Vaganova method)係一種源自俄羅斯芭蕾舞嘅芭蕾舞訓練方法,由俄羅斯芭蕾舞老師華加諾娃(Agrippina Vaganova)所創[74]。華加諾娃佢本來係一個芭蕾舞蹈員,後嚟喺 1916 年退休,改行做芭蕾舞老師,醉心鑽研點樣先能夠教出出色嘅芭蕾舞蹈員,後尾仲喺 1934 年寫出咗《The Fundamentals of Classical Dance》(粵文:古典舞嘅基礎)一書,呢本書俾好多後人引用,成為咗本經典。華加諾娃方法結合咗浪漫時期嘅法國芭蕾舞嘅方法,又由意大利方法嗰度攞咗啲嘢,形成佢自己嘅一套風格[72][74]。華加諾娃方法到咗今日都仲有好多人用[75],特色包括咗:呢種芭蕾舞教學法詳細得好交關,講到明每一個技巧舞步要喺學芭蕾舞嘅邊一個階段教、要集中教幾耐、以及喺每個階段嘅學生應該有幾著重嗰個技巧等;華加諾娃方法亦都強調要啲學生為咗正確噉跳啲舞步出嚟而發展力量、彈性同埋耐力,而且對於手同髀嘅運用同樣咁重視,認為噉先至可以做到視覺上和諧嘅舞步;華加諾娃仲表示認為大雙人舞(grand pas de deux;指通常一男一女嘅兩個舞蹈員一齊跳嘅五部份舞)可以展示嗮所有重要嘅芭蕾舞技巧,所以跟呢種方法嘅學生好多時喺要畢業嗰陣會俾老師要求佢哋跳一場大雙人舞[74]
  • 切劇蒂方法(Cecchetti method)由意大利芭蕾舞蹈員切劇蒂(Enrico Cecchetti)所創,切劇蒂佢又係本來係芭蕾舞蹈員,退咗休之後教芭蕾舞,打後仲創制咗切劇蒂方法呢種到咗家吓都仲好多人用嘅芭蕾舞教學法。呢種教學法出咗名會運用人體解剖學嘅知識嚟教啲學生學芭蕾舞-切劇蒂方法有諗到人體解剖學嘅原理,會要求學生每個禮拜定時定候噉做某啲特定嘅運動嚟鍛鍊某幾嚿(佢哋認為係對跳芭蕾舞嚟講零舍緊要嘅)肌肉,精確到好似運動科學噉嘅樣。除此之外,呢種教法嘅特色仲包括強調平衡、輕柔感同埋力量。現今古典芭蕾舞常用嘅嗰八種手臂運行(port de bras;一種練對手臂點喺跳舞嗰陣郁嘅運動)都係由切劇蒂方法嗰度嚟嘅[72][76][77]
  • 巴倫錢方法(Balanchine method)係頭先提到嘅美國芭蕾舞大師佐治·巴倫錢紐約市芭蕾舞團做嘢嗰陣所創嘅一種芭蕾舞教學法,當中巴倫錢參考咗佢喺俄羅斯學芭蕾舞嗰時學到嘅技巧[78]。巴倫錢方法呢種教學法出咗名會以極之快嘅速度做出慣性嘅舞步,強調線條,最大嘅特色係身體擺位嘅方法好反傳統:用呢種風格嘅舞蹈員要有極之高嘅柔軟度,好多時會繃緊嗮雙手甚至對腳嘅肌肉,而且仲好興將手腳擺喺唔平衡嘅位置。因為呢種方法嘅極端性,用巴倫錢方法學芭蕾舞嘅學生比較容易喺練舞嗰陣整親[78][79]。巴倫錢俾好多人認為係美國芭蕾舞嘅代表,所以有好多個美國嘅芭蕾舞團,好似係邁亞美城市芭蕾舞團同美國芭蕾舞學校(School of American Ballet)呀噉,都會用巴倫錢方法嚟教芭蕾舞[80]
  • 英國皇家舞蹈學院方法(The Royal Academy of Dance method,簡稱 RAD method\)俾人認為係英國芭蕾舞嘅代表,係喺 1920 年由多位大師級舞蹈員同芭蕾舞老師創立嘅。呢個門派初頭創立嚟係為咗要喺英國推廣芭蕾舞藝術,及後隨住英國嘅龐大影響力傳到去美國同埋世界各地,就連大中華地區嘅芭蕾舞老師家吓都係主要跟呢派教法嘅。英國皇家舞蹈學院教法特色在於高度嘅組織化:學院將芭蕾舞技巧分類做若干等級,每個等級都要求學生識某啲特定嘅舞步,一個學生要識嗮嗰個等級嘅舞步先可以升級,而一個人升到咁上下等級先可以成為專業嘅芭蕾舞蹈員或者芭蕾舞老師。同第啲門派相比,英國皇家舞蹈學院教法強調要啲學生完美噉熟習嗮啲基本舞步先可以升級,所以多數會教得比較慢[72][81]

課堂

無論係邊個門派,一堂芭蕾舞堂會以熱身運動做起始,跟住通常會有以下嘅部份[82][83]

  • 練功扶把(barre):學生會企喺練功扶把側邊、一手掹住扶把,並且練習比較簡單嘅舞步;練功扶把係一碌長、通常用造嘅扶把,用嚟俾學生一路練一路有嘢可以掹住保持平衡;通常做法係,啲學生用其中一條髀做支撐髀練一個舞步,做完就轉身用另外嗰條髀做支撐髀練嗰個舞步,身體兩邊都練咗嗰個舞步之後,就會練下一個舞步;亦都有做法係俾學生面向同雙手掹住條扶把,再做雙髀嘅練習。
  • 中心(center):指喺課室中間進行嘅練習;喺做扶把練習做到咁上下(學生身體有返咁上下熱)之後,老師通常就會收起啲練功扶把,要啲學生練喺冇扶把嘅情況下做出啲舞步。呢個時候,個老師正路會叫班學生行去課室嘅中心嗰度練,費事佢哋撞埋牆嗰度-所以芭蕾舞堂嘅呢個部份就叫做中心
  • 慢板(adagio;呢個字喺意大利文入面係慢慢嚟噉解):指啲學生慢慢(但要流暢)噉做出舞步,可以係扶把練習或者中心嘅一部份;無論級別,喺一堂芭蕾舞堂入面,老師通常都會少少時間要啲學生一隻手掹住扶把、一路緩慢噉做出某啲特定嘅舞步(扶把練習慢板),或者喺中心嗰度唔靠扶把做慢板(中心慢板);噉做嘅目的係要個學生精確噉掌握好每個舞步,掌握好先至試吓用表演嗰陣會用嘅速度做出嗰個舞步,而且慢慢噉做出古典芭蕾舞嗰啲-好多時好講求體力嘅-舞步仲有助提升個學生嘅平衡力肌肉力量。
  • 快板(allegro;呢個字喺意大利文入面係開心噉解):指啲學生做一啲又快又充滿能量嘅舞步,包括多種嘅跳躍;喺一堂芭蕾舞堂當中,呢類舞步通常係臨尾聲先至喺中心練嘅,因為啲學生通常都係喺課堂嘅尾聲嗰陣最處於熱好嗮身嘅狀態。當啲學生要練快板嗰時,個老師會叫啲學生做幅度細啲(petit)嘅快板,跟住再要佢哋試吓做一啲幅度大啲嘅快板,最後要啲學生試吓挑戰自己嘅極限,睇吓(例如)自己喺跟足音樂嘅情況之下可以跳得到幾高。
  • 行禮(reverence):係指喺芭蕾舞堂尾聲(或者表演結束)嗰陣時會做嘅一個舉動;行禮涉及學生做一吓手臂運行(port de bras)再加上一個特定動作,嚟向老師(或者觀眾)表示謝意;喺傳統上,男學生嘅特定動作係鞠躬,而女學生嘅特定動作係屈膝禮

出名芭蕾舞團

芭蕾舞姿留影

相關舞種

芭蕾舞深受多種歐洲民俗音樂民俗舞嘅影響,包括:

... 等等。

另一方面,芭蕾舞又有對第啲舞種產生影響,例如:

註釋

睇埋

文獻

  • Anderson, Jack (1992). Ballet & Modern Dance: A Concise History (2nd ed.). Princeton, NJ: Princeton Book Company, Publishers. ISBN 0-87127-172-9.
  • Au, Susan (2002). Ballet & Modern Dance (2nd ed.). London: Thames & Hudson world of art. ISBN 0-500-20352-0.
  • Bland, Alexander (1976). A History of Ballet and Dance in the Western World.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ISBN 0-275-53740-4.
  • Darius, Adam (2007). Arabesques Through Time. Harlequinade Books, Helsinki. ISBN 951-98232-4-7
  • Gordon, Suzanne (1984). Off Balance: The Real World of Ballet. McGraw-Hill. ISBN 0-07-023770-0.
  • Kant, Marion (2007). Cambridge Companion to Ballet. Cambridge Companions to Music (1st ed.). Cambridge,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ublishers. ISBN 978-0-521-53986-9.
  • Kirstein, Lincoln; Stuart, Muriel (1952). The Classic Ballet.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 Lee, Carol (2002). Ballet In Western Culture: A History of its Origins and Evolution. New York: Routledge. ISBN 0-415-94256-X.
  • Panebianco-Warrens, C. (2014). Exploring the dimensions of flow and the role of music in professional ballet dancers (PDF). Muziki, 11(2), 58-78.
  • Raymond, A., & Hildebrand, K. (2004). TEACHING BALLET WITH THE PASSION OF TANGO. Dance Magazine, 78(9), 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