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彝士運河危機

蘇彝士運河危機 (英文Suez Crisis法文Crise du canal de Suez阿拉伯文أزمة السويس‎、希伯來文משבר תעלת סואץ‎),又叫做第二次中東戰爭,係喺1956年10–11月,英國法國、同以色列一齊入侵埃及嘅事。

蘇彝士運河危機
冷戰同埋中東戰爭嘅一部分

西奈半島嘅一架埃及軍車
日期:1956年10月29號 (1956-10-29)–1956年11月7號 (1956-11-07)
(1星期2天)
地點:加沙走廊同埋西奈半島
原因:埃及蘇彝士運河國有化
埃及封鎖以色列 (蒂朗海峽英文Straits of Tiran)
結果:唔清楚:
領土變更:以色列短暫咁控制西奈半島同埋加沙走廊 (直至1957年3月)
參戰方
以色列 以色列
英國 英國
 法國
 埃及
指揮官同領導者
兵力
以色列 17.5萬
英國 4.5萬
法國 3.4萬
9萬[1]
傷亡同損失
以色列:
172死[2]、817傷、
1做戰俘

英國:22死、96傷
法國:10死、33傷


1,000位平民死[3]

歷史

當時,埃及封鎖咗以色列通過蒂朗海峽英文Straits of Tiran船務,加強咗埃及當時已經實行緊嘅封鎖[8]。同時,埃及總統納薩將條蘇彝士運河國有化,令當地嘅英國同法國公司唔再控制條運河。

到之後,以色列同英國同法國一起同埃及施壓:以色列要求埃及解鎖,而英法國就要求埃及放返條運河出嚟畀外國公司,否則就會承受入侵

經過埃及政府拒絕之後,三個國家就真係入侵,跟住美國蘇聯、同聯合國都一齊要求佢哋撤走。雖然以色列同英法國喺軍事上打贏哂埃及,不過就因為呢件事而喺國際舞臺上面出醜,而納薩就喺埃及變做好受歡迎。喺打完仗之後嗰幾個月,埃及完全閂哂條運河,不過就開返蒂朗海峽畀以色列用[9][10]聯合國喺呢件事之後,成立咗緊急組織嚟處理條蘇彝士運河,避免日後再出事。

因為美國蘇聯對呢件事嘅影響力,所以自此之後就認定咗佢哋兩個做冷戰超級大國,表明英國法國已經唔再係話事國,同時亦都令納薩埃及好受歡迎[11][12][13]

有學家認為,因為美國曾經對自己反共陣營嘅盟友施壓,有可能令蘇聯更加壯膽咁鎮壓幾乎同時發生嘅匈牙利革命[14][15]

文獻

  • Varble, Derek (2003). The Suez Crisis 1956. 倫敦: Osprey. ISBN 978-1-8417-6418-4.{{cite book}}: CS1 maint: ref duplicates default (link)
  • Schiff, Zeev (1974). A History of the Israeli Army: 1870–1974. Straight Arrow Books. ISBN 978-0-8793-2077-5. OCLC 1188936. OL 5068460M.{{cite book}}: CS1 maint: ref duplicates default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