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table,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infobox .periodictable{display:table}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infobox td[colspan=\"2\"]{width:calc(100% - 20px)}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infobox...">.wikitable,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infobox .periodictable{display:table}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infobox td[colspan=\"2\"]{width:calc(100% - 20px)}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infobox...">

原子序数为89的化学元素

ā(英語:Actinium),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Ac原子序數为89,位居錒系元素之首。在元素週期表中,錒系元素始於錒,止於,一共有15種元素。錒是一種柔軟的銀白色金屬,具強放射性。錒屬於十分活潑的金屬,在空氣中會迅速與氧氣水氣反應,在表面形成具保護性的白色氧化層。和大部份鑭系元素及重錒系元素一樣,錒最常見的氧化態是+3,化學性質也和鑭系元素十分相似。

錒 89Ac
氫(非金屬)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鈹(鹼土金屬)硼(類金屬)碳(非金屬)氮(非金屬)氧(非金屬)氟(鹵素)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鎂(鹼土金屬)鋁(貧金屬)矽(類金屬)磷(非金屬)硫(非金屬)氯(鹵素)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鈣(鹼土金屬)鈧(過渡金屬)鈦(過渡金屬)釩(過渡金屬)鉻(過渡金屬)錳(過渡金屬)鐵(過渡金屬)鈷(過渡金屬)鎳(過渡金屬)銅(過渡金屬)鋅(過渡金屬)鎵(貧金屬)鍺(類金屬)砷(類金屬)硒(非金屬)溴(鹵素)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鍶(鹼土金屬)釔(過渡金屬)鋯(過渡金屬)鈮(過渡金屬)鉬(過渡金屬)鎝(過渡金屬)釕(過渡金屬)銠(過渡金屬)鈀(過渡金屬)銀(過渡金屬)鎘(過渡金屬)銦(貧金屬)錫(貧金屬)銻(類金屬)碲(類金屬)碘(鹵素)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鋇(鹼土金屬)鑭(鑭系元素)鈰(鑭系元素)鐠(鑭系元素)釹(鑭系元素)鉕(鑭系元素)釤(鑭系元素)銪(鑭系元素)釓(鑭系元素)鋱(鑭系元素)鏑(鑭系元素)鈥(鑭系元素)鉺(鑭系元素)銩(鑭系元素)鐿(鑭系元素)鎦(鑭系元素)鉿(過渡金屬)鉭(過渡金屬)鎢(過渡金屬)錸(過渡金屬)鋨(過渡金屬)銥(過渡金屬)鉑(過渡金屬)金(過渡金屬)汞(過渡金屬)鉈(貧金屬)鉛(貧金屬)鉍(貧金屬)釙(貧金屬)砈(類金屬)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鐳(鹼土金屬)錒(錒系元素)釷(錒系元素)鏷(錒系元素)鈾(錒系元素)錼(錒系元素)鈽(錒系元素)鋂(錒系元素)鋦(錒系元素)鉳(錒系元素)鉲(錒系元素)鑀(錒系元素)鐨(錒系元素)鍆(錒系元素)鍩(錒系元素)鐒(錒系元素)鑪(過渡金屬)𨧀(過渡金屬)𨭎(過渡金屬)𨨏(過渡金屬)𨭆(過渡金屬)䥑(預測為過渡金屬)鐽(預測為過渡金屬)錀(預測為過渡金屬)鎶(過渡金屬)鉨(預測為貧金屬)鈇(貧金屬)鏌(預測為貧金屬)鉝(預測為貧金屬)鿬(預測為鹵素)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Ute)
外觀
銀白色,發暗藍光[1]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錒(Actinium)·Ac·89
元素類別錒系元素
·週期·不適用·7·f
標準原子質量[227]
电子排布[] 6d1 7s2
2, 8, 18, 32, 18, 9, 2
錒的电子層(2, 8, 18, 32, 18, 9, 2)
錒的电子層(2, 8, 18, 32, 18, 9, 2)
歷史
發現安德烈-路易·德比埃爾內弗里德里希·奧斯卡·吉塞爾英语Friedrich Oskar Giesel(1899、1902年)
分離安德烈-路易·德比埃爾內、弗里德里希·奧斯卡·吉塞爾(1899、1902年)
物理性質
物態固態
密度(接近室温
10 g·cm−3
熔点1500 K,1227 °C,2240 °F(预测[2]
沸點3500±300 K,3200±300 °C,5800±500 °F(外推[2]
熔化热14 kJ·mol−1
汽化热400 kJ·mol−1
比熱容27.2 J·mol−1·K−1
原子性質
氧化态3
(鹼性)
电负性1.1(鲍林标度)
电离能第一:499 kJ·mol−1
第二:1170 kJ·mol−1
共价半径215 pm
錒的原子谱线
雜項
晶体结构面心立方
磁序無數據
熱導率12 W·m−1·K−1
CAS号7440-34-8
同位素
主条目:錒的同位素
同位素丰度半衰期t1/2衰變
方式能量MeV產物
225Ac痕量9.9190 α5.935221Fr
CD30.476211Bi
226Ac人造29.37 小時β1.112226Th
ε0.642226Ra
α5.506222Fr
227Ac痕量21.772 β0.045227Th
α5.042223Fr
228Ac痕量6.15 小时β2.124228Th

錒在1899年被發現,是首個得到分離的非原始元素英语Primordial nuclide。雖然比錒更早被發現,但是科學家到1902年才分離出這些元素。

錒具有高度的放射性,最穩定的錒同位素是227Ac,會進行β衰變半衰期為21.772年。由於缺乏長壽命的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只有痕量的錒出現在礦石當中,以227Ac為主,為235U的衰變產物。每一鈾礦石約含0.2毫克的錒元素。由於錒和的化學和物理特性過於接近,因此要從礦石中分離出錒元素並不現實。科學家則是在核反應爐中以中子照射-226來生產錒的。

錒因為稀少、昂貴,且具強放射性,所以沒有大的工業用途。目前錒被用作中子源,以及在放射線療法中作為輻射源。

歷史

法國化學家安德烈-路易·德比埃爾內在1899年宣佈發現新元素。在瑪莉·居禮皮埃爾·居禮瀝青鈾礦中分離出之後,德貝爾恩接著從殘留物中再分離出這一新元素。他認為該元素與相似,並將其命名為「actinium」。[3][4]德國化學家弗裡德里希·奧斯卡·吉塞爾英语Friedrich Oskar Giesel則在1902年獨立發現了錒元素。[5]他認為錒與相似,並在1904年將其命名為「emanium」。[6]科學家在比較德貝爾恩所得出的半衰期數據後,[7]決定依最早發現者的意願把該元素正式定名為「actinium」。[8][9]

錒的原文名稱「actinium」源自古希臘語中的「ακτίς」、「ακτίνος」(「aktis」、「aktinos」),意為光線。[10]化學符號為Ac,但Ac也同時是其他化學品的縮寫,如乙酰基乙酸鹽[11]乙醛,但錒與這些並無關係。[12]

屬性

錒是一種柔軟的銀白色[13][14]放射性金屬。其剪切模量估計與相近。[15]錒的放射性很強,它放射出的高能粒子足以把四周的空氣電離,因而發出暗藍色光。[16]錒的化學屬性與包括在內的鑭系元素相近,因此要將錒從鈾礦石中分離出來十分困難。分離過程一般使用溶劑萃取法和離子層析法。[17]

是首個錒系元素。這些元素彼此間的特性比鑭系元素更多元化,因此直到1945年,格倫·西奧多·西博格才提出為元素週期表加入錒系元素。這是自從德米特里·門捷列夫創造元素週期表以來對週期表最大的變動之一。[18]

錒在空氣中會與氧氣、水氣迅速反應,在表面產生白色的保護性氧化層。[13]與大部份鑭系和錒系元素一樣,錒的氧化態通常是+3;Ac3+離子在溶液中無色。[19]錒的電子排布是6d17s2,所以當失去3個電子後,就會形成穩定的閉殼層,與惰性氣體一樣。[14]錒的+2態只出現在二氫化錒(AcH2)中。[20]

化合物

已知的錒化合物非常少,其中有三氟化錒(AcF3)、三氯化錒(AcCl3)、三溴化錒(AcBr3)、氟氧化錒(AcOF)、氯氧化錒(AcOCl)、溴氧化錒(AcOBr)、三硫化二錒(Ac2S3)、氧化錒(Ac2O3)和磷酸錒(AcPO4)等。這些化合物中锕都具有+3氧化態,且都有相對應的鑭化合物。[19][21]對應的鑭和錒化合物在晶格常數上的差異不超過百分之十。[22]

上表中的abc為晶格常數,Z為每晶胞所含的化學式單元數。密度並非實驗數據,而是從晶體參數中計算得出的。

氧化物

在真空中把氫氧化錒加熱至500°C或把草酸錒加熱至1100°C,可製成氧化錒(Ac2O3)。氧化錒的晶體結構與大部份三價稀土金屬的氧化物同型。[22]

鹵化物

三氟化錒的合成反應可以在液態或固態下進行。前者在室溫下進行,需將氫氟酸加入含有錒離子的溶液中。後者需對錒金屬施以氟化氫氣體,反應要在700°C下進行,並必須使用全製器材。在900至1000°C下,三氟化錒會和氫氧化銨反應形成氟氧化錒(AcOF)。雖然三氟化鑭在空氣中以800°C燃燒一小時後就可以產生氟氧化鑭,但是類似的方法無法產生氟氧化錒,而是會把三氟化錒熔解。[22][25]:87–88

AcF3 + 2 NH3 + H2O → AcOF + 2 NH4F

氫氧化錒或草酸錒與四氯化碳在960°C以上溫度反應會產生三氯化錒。同樣,三氯化錒與氫氧化銨在1000°C反應會形成氯氧化錒。但與氟氧化錒不同的是,三氯化錒在氫氯酸溶液中用點燃就可以產生氯氧化錒。[22]

溴化鋁與氧化錒反應後,會形成三溴化錒:

Ac2O3 + 2 AlBr3 → 2 AcBr3 + Al2O3

在500°C加入氫氧化銨,可以產生溴氧化錒(AcOBr)。[22]

其他化合物

三氯化錒在300°C下經還原後,可形成氫化錒,其結構可從氫化鑭(LaH2)的結構推測而得。該反應中氫的來源不明。[25]:43

在含錒的氫氯酸溶液中加入磷酸二氫鈉(NaH2PO4),會產生白色的半水合磷酸錒(AcPO4·0.5H2O)。草酸錒和硫化氫氣體在1400°C受熱幾分鐘,會產生黑色的硫化錒(Ac2S3)。[22]

同位素

錒一共有36種已知同位素,全部都具有放射性。這些同位素的原子量介乎206 u206
Ac
)和236 u(236
Ac
)。[27]其中最穩定的有:227
Ac
半衰期為21.772年)、225
Ac
(10.0天)和226
Ac
(29.37小時)。其餘的同位素的半衰期都小於10小時,大部份甚至小於1分鐘。壽命最短的錒同位素是217
Ac
,其半衰期只有69納秒,會進行α衰變中子捕獲。錒擁有兩個亞穩態同核異構體)。[27]研究锕的化学性质时会用225Ac、227Ac、228Ac这三种同位素。[2]

自然界中的錒元素主要由227
Ac
組成,此外還有極微量的225
Ac
228
Ac
。純化後的227
Ac
在185天後與衰變產物達成平衡。它主要進行β衰變(98.8%),以及少量的α衰變(1.2%)。[19]這些衰變的產物都屬於錒衰變系227
Ac
發射的β粒子能量較低(46 keV),α輻射的強度較低,可用樣本也一般很少,所以很難直接探測到227
Ac
。因此科學家一般以探測其衰變產物的方法來推算227
Ac
的量。[19]

同位素合成反應衰變形式半衰期
221Ac232Th(d,9n)225Pa(α)→221Acα52毫秒
222Ac232Th(d,8n)226Pa(α)→222Acα5.0秒
223Ac232Th(d,7n)227Pa(α)→223Acα2.1分鐘
224Ac232Th(d,6n)228Pa(α)→224Acα2.78小時
225Ac232Th(n,γ)233Th(β)→233Pa(β)→233U(α)→229Th(α)→225Ra(β)225Acα10天
226Ac226Ra(d,2n)226Acα、β、電子捕獲29.37小時
227Ac235U(α)→231Th(β)→231Pa(α)→227Acα、β21.77年
228Ac232Th(α)→228Ra(β)→228Acβ6.15小時
229Ac228Ra(n,γ)229Ra(β)→229Acβ62.7分鐘
230Ac232Th(d,α)230Acβ122秒
231Ac232Th(γ,p)231Acβ7.5分鐘
232Ac232Th(n,p)232Acβ119秒

存量及合成

瀝青鈾礦中含有少量的錒元素

錒元素在地球上十分稀少,只有痕量的227Ac同位素出現在礦石中:每噸鈾礦石只含有大約0.2毫克的錒。[28][29]227Ac是錒衰變系中的其中一個短暫存在的同位素。該衰變鏈始於235U(或239Pu),止於穩定同位素207Pb225Ac則是錼衰變系中短暫存在的同位素。該衰變鏈始於237Np(或233U),止於近似穩定的209Bi和穩定的205Tl[30]惟自然界中的錼衰變系早已衰變殆盡,現時地殼中的237Np主要由238U發生核散裂英语Nuclear spallation而痕量生成。[31]

含有錒的礦石中也同時含有大量及其他鑭系元素。然而這些元素的化學、物理特性與錒非常接近,再加上錒含量甚為稀少,因此從礦石中分離出錒元素的做法並不實際,科學家也從未完全分離出錒。[22]錒元素則通常是在核反應爐中用中子照射226Ra產生的,每次產量以毫克計。[29][32]

該反應的錒產量約為鐳重量的2%。227Ac可再捕獲中子,形成少量的228Ac。合成過後,錒需從鐳以及其他的衰變產物中分離出來,這些產物包括釷、釙、鉛和鉍。第一種分離法使用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和的混合溶液。調整該溶液的pH值,可從含衰變產物的溶液中萃取出特定的元素(錒需要pH 6.0左右)。[28]另一種分離法是在硝酸中以適當的樹脂進行負離子交換法,先把鐳和錒與釷分離開來(分離係數為1百萬),再用正離子交換樹脂和硝酸洗脫液把錒從鐳中提取出來(係數為100)。[33]

德國澳洲的科學家在2000年首次人工合成225Ac。德國超鈾元素研究所所使用的是迴旋加速器,而澳洲的研究人員則使用位於悉尼聖喬治醫院的直線加速器[34]其合成方法為,對鐳-226目標體進行20至30 MeV能量離子撞擊。這一反應同時會產生半衰期為29小時的226Ac同位素,但由於225Ac的半衰期有10天,所以前者不會對後者造成不純。225Ac是一種稀有的同位素,在放射線療法中有潛在的用途。[35]

在1100至1300°C間以氣體對氟化錒進行還原反應,可以產生錒金屬。太高的溫度會使產物氣化,而太低溫則會導致反應不能完全進行。鋰的氟化物揮發性比其他鹼金屬的高,因此最適合用於這一反應中。[10][13]

應用

由於存量稀少,價格昂貴,所以錒目前並無重要的工業用途。[10]

227Ac放射性很強,因此有潛力用於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中,應用範圍包括航天器227Ac的氧化物和壓製後可以作為高效能中子源,其活度高於一般的﹣鈹和鐳﹣鈹中子源。[36]這些應用利用的其實是227Ac的衰變產物。進行β衰變後所產生的同位素會釋放α粒子,而鈹則用於捕獲這些α粒子,並放出中子。鈹的(α,n)核反應截面較高,因此能高效地將α粒子轉換為中子。該反應的公式如下:[37]

227AcBe可用於中子水份儀中,以測量土壤中的水份以及在建造公路時進行濕度、密度的質量檢驗。[38][39]這類探測儀在測井、中子照相、斷層攝影術及其他放射性化學範疇中都有應用的空間。[40]

在放射線療法中用於運輸225Ac的DOTA載體的化學結構。

225Ac在醫學中用於製造213Bi[33]或直接作放射線療法的輻射源。225Ac的半衰期為10天,比213Bi的46小時更適合作放射線治療。[41]225Ac及其衰變產物所釋放的α粒子可以殺死身體內的癌細胞。最大的困難在於,簡單的錒配合物經靜脈注射進入體內後,會積累在骨骼和肝臟中,並停留數十年。持續的輻射在殺死癌細胞後,會引發新的突變。要避免這種問題,可將225Ac與螯合劑結合,例如檸檬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這可降低錒在骨骼中的積累,但從身體排泄的量仍然不高。改用HEHA[42]或耦合至曲妥珠單抗DOTA(1,4,7,10-四氮雜環十二烷-1,4,7,10-四羧酸)等螯合劑可以增加錒的排泄量。曲妥珠單抗是一種單株抗體,能夠干擾HER2/neu受體。科學家把錒與DOTA結合後注射到老鼠體內,發現療法有效對抗白血病淋巴瘤乳癌卵巢癌神經母細胞瘤前列腺癌[43][44][45]

227Ac的半衰期為21.77年,可用來研究海水的緩慢垂直混合作用。這種水流的速度大約為每年50米,因此直接測量是無法得到足夠的精度的。科學家通過探測各同位素在不同深度的相對比例變化,可以推算出混合作用的發生速率。具體的物理原理如下。海水含有均衡分佈的235U。其衰變產物231Pa會慢慢沉澱到海底,所以其濃度會隨深度增加,並在一定的深度以下維持恒等。231Pa再衰變成227Ac。混合作用會把海底的227Ac提升上來,因此227Ac的濃度隨深度一直增加至海底。科學家分析231Pa和227Ac的濃度﹣深度關係,可以間接研究海水的混合作用。[46][47]

安全

227Ac的放射性極強,因此有關的實驗都必須在專業實驗室的手套箱中進行。當三氯化錒靜脈注射進入老鼠體內後,約33%的錒元素積累在骨骼中,50%進入肝臟。其毒性稍低於[48]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